close

  本報記者 何洛先 王志彥 徐蒙
  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幾乎被通用電氣(GeneralElectric)、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三家跨國企業壟斷,這三家企業的英語首字母恰巧為“GPS”,人們因此稱之為“GPS神話”
  “成為高端醫療設備行業的中國華為”,這是聯影給自己的定位。當首批性能優越並具價格優勢的“聯影產品”推出,業界為之震驚
  聯影要想打破“GPS神話”,質量是生命線,否則價格再低廉的產品,也會被市場拋棄,聯影不能走“中國製造”低質低價的老路
  在有實力的醫院里,先進的核磁共振(MR)、CT、分子影像(PET—CT)設備可謂是“鎮院之寶”。可惜,這些“寶貝”幾乎被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這三家企業的英語首字母恰巧為 “GPS”,人們因此稱之為“GPS神話”。
  三年前,多位領軍醫療影像行業的海外歸國人士、行業內跨國公司高級管理人才、海外知名學府的專家學者走進嘉定工業園區,創辦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立志打破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的國際壟斷,為天下患者謀福音。三年後的今天,當第一批“聯影產品”全線推出,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且售價大幅降低時,業界為之震驚。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中國民族品牌正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以自主創新打破壟斷
  偉大的企業一定有偉大的夢想。
  當聯影提出進軍高端醫療設備行業,用自主創新打破壟斷,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百姓看病貴的難題時,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樣的夢。一些人直呼,“這是瘋了!”另一些人則投來不屑的冷笑。
  現實的確不容樂觀。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每百萬人擁有PET和PET—CT的數量為5至6台,日本為3台,而我國僅為0.1台,這意味著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前景誘人。但這些誘人的“蛋糕”卻沒能讓中國人自己分享。業內人士表示,像用於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檢查的PET—CT,全球只有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等少數企業可以生產,這些企業在全球市場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具備絕對的控制權。比如,同樣一臺1.5T核磁共振,在美國售價為75萬美元,在中國市場卻高達1200萬元人民幣。高額的器械採購費最終轉嫁到病患身上:在國內,一次超導核磁共振單個部位常規掃描平均價格在650元以上,最高可達1000元,而一次PET—CT的最高掃描收費達到1.2萬元。
  與此同時,國產品牌又面臨“不信任”的陰霾。醫療設備行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的綜合性產業,技術門檻很高。目前,我國企業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在15年以上。放眼國內醫療器械市場,民族企業大多小而散,市場支配力有限,產品以仿製、改進為主,質量水平與國際大企業相差甚遠。在很多人看來,國內生產的按摩器、血壓儀尚可一用,高端的醫療檢測設備,即便價格不菲,還是用進口貨更放心。
  就是在這樣的“負起點”上,聯影公司“閉關”三年,苦練內功,於去年底推出首批10款高端醫療產品,覆蓋從數字X射線、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再到PET—CT。這些產品與國際品牌相比,平均價格下降三成左右,個別產品價格降幅超過一半,而且在反覆試用與臨床驗證中,表現出一流的穩定性。憑藉著出色的性價比,目前聯影產品已經走進北京、上海多家三甲醫院,一舉打破了國際廠商幾十年的壟斷。
  面對挑戰,跨國公司和其國內代理商坐不住了,壓力之下,過去堅若磐石的產品價格逐漸鬆動。“聯影效應”一下子發酵。
  以追求卓越成就極致
  走進聯影位於嘉定的醫療設備產業園,很多人都會訝異,這哪裡是個創業才三年的小公司。這裡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環境優美,簡潔大氣的綜合樓集公司運營、設備研發、生產於一體,堪稱全球醫療行業最大最集中的產業化示範基地。
  在聯影董事長俞曄繤看來,公司起點很高,不是為了追求“面子”,而是高端醫療行業有其特殊性,小打小鬧不能成事,必須一開始就瞄準國際水平,具備全球眼光。“就像這條瀏河通往太倉,而那裡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地方,我們希望聯影也能順利打開國際市場。”
  聯影“下西洋”,質量是保證遠航的風帆。在聯影,對產品質量有很多名言,比如,“質量上只有100分,否則就是零分,”又比如,“質量是研發和製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等等。公司里,從基層研發人員到高管都時刻繃著質量這根弦,因為他們明白,聯影要想打破“GPS神話”,質量是生命線,否則價格再低廉的產品,也會被市場拋棄,聯影不能走“中國製造”低質低價的老路。
  全球競爭的格局中,追隨者不是聯影的定位,給高端醫療設備打上“中國設計”的烙印,才是他們的追求。“為什麼一臺核磁共振機不能設計得像一部蘋果產品?”這樣的問題,以前在行業中從未提及,但聯影卻大膽倡導跨界創新,引入消費電子領域的先進技術。工程師們為兩款醫療設備配備了超大尺寸的“智感”觸摸屏,這種觸摸屏集成了從患者登記、圖像採集、瀏覽打印與圖像確認等臨床醫療工作,讓醫生一屏在手,操作不愁。
  “為什麼病床一定要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這又是一個經典的“聯影之問”。於是,“情感化設計”被引入聯影產品中,在一些檢查設備上,聯影為床體配備了可調節明暗的環境燈,既可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又便於醫師在偏暗的環境中識彆腳踏開關。
  今年2月,聯影的兩款產品剛一問世,就憑藉其突出的跨界創新優勢、工藝水平,獲得有工藝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設計大獎。聯影的自主設計創新實力也受到了國際壟斷巨頭們的高度警惕和重視,他們開始與聯影對標,重新進行戰略升級。“中國智造”影響力顯現。
  以聚攏人才趕超國際
  聯影,顧名思義,“影”是指醫療影像設備,一個“聯”字則道出了公司聯合全世界高端醫療設備精英的雄心。
  事實上,聯影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積聚人才的平臺。最初的創業團隊,懷揣著同一個中國夢,來到上海、來到嘉定,他們中有的人放棄同行業跨國公司高薪要職,有的放棄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的終身教授身份,賭上全部身家,只為中國高端醫療設備產業的崛起。
  在核心團隊的帶領下,聯影不拘一格招納全球人才。如今,聯影共有1000多名研發人員,其中100多人為海歸,400多人具有在國際大公司和行業知名企業工作的經歷。在聯影的研發團隊中,每10人中有6名碩士、1名博士,公司還有3位“國家千人計劃”和5位“上海千人計劃”的專家。
  高端人才集群,確保聯影能夠持續不斷進行自主創新。在創新戰略上,聯影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既關註當前最新技術,研發並推出當前最具市場潛力的產品;同時瞄準未來5到8年的前瞻科研技術,以求在第二代產品上真正實現核心技術的全方位國際趕超。
  “成為高端醫療設備行業的中國華為”,這是聯影給自己的定位。為此,公司在起步階段,就著手佈局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截至2013年5月,聯影7大事業部門累計申請專利1014項,其中含金量最高的高技術發明類專利731項,比重占到72%。公司擁有一支20多人組成的專利工程師團隊,專門負責專利評估、檢索和撰寫,對一些核心部件,聯影不惜花費巨資從海外購買專利,以掌握行業的話語權。
  上個月,聯影又與嘉定區合作建立上海第一家“區域影像中心”,依托自主研發的“影像雲”技術,區中心醫院換上從CT到核磁共振的全套設備,連接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遠程診療,開創了“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郊區”的就醫新模式。
  在創始人看來,聯影的成功離不開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嘉定區的支持。聯影有一個貼近時代的“混合所有制”出身:公司初始投資6個億,其中核心管理團隊自籌半數以上資金,持有多數股權;國資系統的上海聯合投資公司為第二大股東,中國科學院則以無形資產入股。國資投入體現上海對這一戰略新興產業的推動導向,也表明瞭上海鼓勵自主創新的決心。“在創業初期,嘉定工業園區還騰出自己的辦公樓給我們用,這一切都說明上海是有眼光、有擔當的。”
  聯影的目標是,明年公司產值30億元,3至5年後將超百億元。“世界級企業”正在啟航。
  (原標題:聯影憑什麼打破“GPS神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w98ywax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